聰明人,一輩子三不問
作 者:渡蘭君
來 源:渡蘭(ID:dulantea)
佛家有言:人生有八苦——生,老,病,死,愛別離,怨長久,求不得,放不下。
人生短暫,如白駒過隙,卻又
苦多樂少,不如意十之八九。
早一點想開,就早一點釋懷;糾結得越久,煩惱就越多;痛苦多一秒,快樂就少一秒。
聰明人,懂得放下。聰明人,一輩子三不問。
豁達的人,不問過去馬爾克斯在《百年孤獨》里寫道:
“過去都是假的,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,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?!?br />所有當下的苦楚與歡欣,都是暫時的,終會被拋到身后。
如果總回頭看來時的路,那你就錯過了前方的風景。
很喜歡一個小故事:從前,有個賣花瓶的小商販挑著扁擔趕往集市。
突然清脆的一聲,一個花瓶掉在地上摔碎了。
小商販卻頭也不回地繼續往前走。
路人不解,便問他:“你的花瓶打碎了,你怎么不回頭看一下呢?”
小商販答道:“我再怎么回頭看,花瓶也是碎的了,我要趕去集市,那里還有等待著我的顧客”。
往事不可追。只因過去的種種,就如同已經摔碎了的花瓶,再去追憶和懊悔,也于事無補。
豁達的人,懂得把過去的一切都留給昨天,保持一顆通透的心繼續前行。
沉穩的人,不問現在有首詩寫得好:過去事已過去了,未來不必預思量。??
只今便道即今句,梅子熟時梔子香。
很多人活得非常累,整日不是為過去的事唉聲嘆氣,就是對將來的事憂心忡忡,茶飯不思。
活在昨日,活在明日,卻忘了自己只能活在當下。
分享一個故事:有人問慧海禪師:“禪師,你可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?”
慧?;卮穑骸坝?,我感覺餓的時候就吃飯,感覺疲倦的時候就睡覺?!?br />那人接著問:“這算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,每個人都是這樣的,有什么區別呢?”
慧海答:“他們吃飯總是想著別的事情,不專心吃飯;他們睡覺時總是做夢,睡不安穩。而我吃飯就是吃飯,睡覺就是睡覺,所以不一樣?!?br />
有智慧的人從不問,在當下我應該做什么才快樂?
因為當你這么想,已經生活在別處了。
眼下的每一刻,才是你唯一能把握住的時間。
唯有活在當下,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當中,才能剪掉過去的愁緒和對未來的恐懼,心靈才能得到解放,獲得真正的幸福感和滿足感。
坦蕩的人,不問將來人生的常態是無常,沒有人能提前知道人生的劇本。
面對無常,最好的狀態,不是千算萬算,而是隨遇而安。
蘇軾一生仕途波折,命運多舛,但無論多坎坷,他都寵辱不驚,無論遭遇什么,他都安然以待。
被貶黃州時,沒有錢買美食,就買當時沒人吃,但價格很便宜的豬肉來吃,親自下廚。
在他鄉,睡不著怎么辦,蘇軾跑去找好朋友張懷民玩耍,一邊聊天,一邊欣賞美好的夜色,寫下名篇《記承天寺夜游》;
有時候大半夜才回到家,家童打鼾如雷鳴,敲門都不應,有家歸不得。蘇軾并沒有因此郁悶或發怒,而是“倚杖聽江聲”,思考起了人生:“小舟從此逝,江海寄余生?!?br />
汪曾祺說得好:“世間無物皆有情,難得最是心從容?!?br />在生活的洪流里翻滾、折騰,最好的狀態是,艱難而樂觀,窘困而平和,不畏前路,坦然面對未來的起起伏伏。
林清玄如是說:“樂來歡喜,苦來甘愿?!?br />與其在急躁中將就一生,不如在沉穩中享受生活。
做一個心靜如水的人,處事淡然,遇事坦然,是一種境界,也是最明智的生活態度。
半生已過,讓我們學會放過,對過去釋懷,對未來不憂,對當下珍惜。
你會發現:煩惱遠比想象中的少,快樂所需的條件也沒那么多。
白居易有詩云:“無論海角與天涯,大抵心安即是家?!?br />心無掛礙,方能自在。心安,則身安。
作者:渡蘭君來源:渡蘭(dulantea),經授權轉載
對話框回復“ 1 ”,有驚喜哦~
來 源:渡蘭(ID:dulantea)
佛家有言:人生有八苦——生,老,病,死,愛別離,怨長久,求不得,放不下。
人生短暫,如白駒過隙,卻又
苦多樂少,不如意十之八九。
早一點想開,就早一點釋懷;糾結得越久,煩惱就越多;痛苦多一秒,快樂就少一秒。
聰明人,懂得放下。聰明人,一輩子三不問。
豁達的人,不問過去馬爾克斯在《百年孤獨》里寫道:
“過去都是假的,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,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?!?br />所有當下的苦楚與歡欣,都是暫時的,終會被拋到身后。
如果總回頭看來時的路,那你就錯過了前方的風景。
很喜歡一個小故事:從前,有個賣花瓶的小商販挑著扁擔趕往集市。
突然清脆的一聲,一個花瓶掉在地上摔碎了。
小商販卻頭也不回地繼續往前走。
路人不解,便問他:“你的花瓶打碎了,你怎么不回頭看一下呢?”
小商販答道:“我再怎么回頭看,花瓶也是碎的了,我要趕去集市,那里還有等待著我的顧客”。
往事不可追。只因過去的種種,就如同已經摔碎了的花瓶,再去追憶和懊悔,也于事無補。
豁達的人,懂得把過去的一切都留給昨天,保持一顆通透的心繼續前行。
沉穩的人,不問現在有首詩寫得好:過去事已過去了,未來不必預思量。??
只今便道即今句,梅子熟時梔子香。
很多人活得非常累,整日不是為過去的事唉聲嘆氣,就是對將來的事憂心忡忡,茶飯不思。
活在昨日,活在明日,卻忘了自己只能活在當下。
分享一個故事:有人問慧海禪師:“禪師,你可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?”
慧?;卮穑骸坝?,我感覺餓的時候就吃飯,感覺疲倦的時候就睡覺?!?br />那人接著問:“這算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,每個人都是這樣的,有什么區別呢?”
慧海答:“他們吃飯總是想著別的事情,不專心吃飯;他們睡覺時總是做夢,睡不安穩。而我吃飯就是吃飯,睡覺就是睡覺,所以不一樣?!?br />
有智慧的人從不問,在當下我應該做什么才快樂?
因為當你這么想,已經生活在別處了。
眼下的每一刻,才是你唯一能把握住的時間。
唯有活在當下,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當中,才能剪掉過去的愁緒和對未來的恐懼,心靈才能得到解放,獲得真正的幸福感和滿足感。
坦蕩的人,不問將來人生的常態是無常,沒有人能提前知道人生的劇本。
面對無常,最好的狀態,不是千算萬算,而是隨遇而安。
蘇軾一生仕途波折,命運多舛,但無論多坎坷,他都寵辱不驚,無論遭遇什么,他都安然以待。
被貶黃州時,沒有錢買美食,就買當時沒人吃,但價格很便宜的豬肉來吃,親自下廚。
在他鄉,睡不著怎么辦,蘇軾跑去找好朋友張懷民玩耍,一邊聊天,一邊欣賞美好的夜色,寫下名篇《記承天寺夜游》;
有時候大半夜才回到家,家童打鼾如雷鳴,敲門都不應,有家歸不得。蘇軾并沒有因此郁悶或發怒,而是“倚杖聽江聲”,思考起了人生:“小舟從此逝,江海寄余生?!?br />
汪曾祺說得好:“世間無物皆有情,難得最是心從容?!?br />在生活的洪流里翻滾、折騰,最好的狀態是,艱難而樂觀,窘困而平和,不畏前路,坦然面對未來的起起伏伏。
林清玄如是說:“樂來歡喜,苦來甘愿?!?br />與其在急躁中將就一生,不如在沉穩中享受生活。
做一個心靜如水的人,處事淡然,遇事坦然,是一種境界,也是最明智的生活態度。
半生已過,讓我們學會放過,對過去釋懷,對未來不憂,對當下珍惜。
你會發現:煩惱遠比想象中的少,快樂所需的條件也沒那么多。
白居易有詩云:“無論海角與天涯,大抵心安即是家?!?br />心無掛礙,方能自在。心安,則身安。
作者:渡蘭君來源:渡蘭(dulantea),經授權轉載
對話框回復“ 1 ”,有驚喜哦~
tag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