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陽明:心清,心定,心安
作者:儒風君來源:儒風大家(ID:rufengdajia)
人生這場修行,重在修心。
只有內心深處清凈、堅定,才可以抵御世間的不安與躁動。
心清,心定,心安,過好這一生。
守靜,心清靜,是一種品格,沉淀自己,戒除浮躁。
《莊子》曰:“水靜猶明,而況精神!”
水面平靜下來,就會變得清澈透明,人的精神也是一樣。
一心守靜,便能以這顆清凈心,作為映照天地萬物的鏡子。
有個學生提問:“老師,您說心外無物,
可這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,于我心有什么相關?”
王陽明回答說:“你未看此花時,此花與心同歸于寂;
你來看此花時,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?!?br />沉淀下來,便能體察入微,世間萬物,皆在我心中。
而追逐外務,丟失本心,成為欲望的囚徒,實在是舍本逐末。
心若清凈,何來閑思、雜想、妄念。
人活一輩子,怎樣算是活得通透?
靜水流深,方能經得住時間的搖蕩,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從容。
養志,心定王陽明十一歲時,立志要讀書做圣賢。
在他眼中,圣人就是“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圣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?!?br />為實現這一志向,王陽明每日研習兵書戰策,甚至獨自到居庸關考察邊塞地形。
王陽明說:“持志如心痛,一心在痛上,豈有功夫說閑話,管閑事?”
所謂三心二意、半途而廢,只是心不夠定、志不夠堅。
孔子曰:“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志也?!?br />欲成志向,就要耐得住寂寞、經得起挫折。
志向不夠堅定的人,往往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,自然也就無法獲得最后的勝利。
一心不動,才能深入“人跡罕至”的境地,取得常人無法企及的成就。
禪宗要求我們,用“戒、定、慧”的功力,來對治自己的“貪、嗔、癡”。
世間萬事紛至沓來,有人焦頭爛額,有人卻泰然處之。
只有做到不動心,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灑脫。
積德,心安一個人如果放棄積德行善,最大的壞處不是來自外界的懲罰,而是良心的譴責。
不為名所拖累,不為利所誘惑,內心安然而強大。
王陽明說:“破山中賊易,破心中賊難?!?br />外在的危機容易度過,心中的危機不易消解。
是非善惡,往往只在一念之間;
時刻謹記,不違背良知,才對得起一片澄然本心。
人活在俗世當中,難免觸及一些身外物,諸如金錢、名利、地位。
關鍵就在于,能否讓自己的本心遵循“良知”的指引。
俗話說的好:“不做虧心事,不怕鬼敲門”。
存善心、做善事,內心自然平和安定。
明代大儒方孝孺說:“交善人者道德成,存善心者家里寧,為善事者子孫興?!?br />積德行善,不僅關乎自身,更關乎后世子孫。
作者:儒風君,來源:儒風大家(ID:rufengdajia)國學愛好者聚集地,超優質國學內容原創號。經授權轉載。
對話框回復“ 5 ”,讀金句
人生這場修行,重在修心。
只有內心深處清凈、堅定,才可以抵御世間的不安與躁動。
心清,心定,心安,過好這一生。
守靜,心清靜,是一種品格,沉淀自己,戒除浮躁。
《莊子》曰:“水靜猶明,而況精神!”
水面平靜下來,就會變得清澈透明,人的精神也是一樣。
一心守靜,便能以這顆清凈心,作為映照天地萬物的鏡子。
有個學生提問:“老師,您說心外無物,
可這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,于我心有什么相關?”
王陽明回答說:“你未看此花時,此花與心同歸于寂;
你來看此花時,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?!?br />沉淀下來,便能體察入微,世間萬物,皆在我心中。
而追逐外務,丟失本心,成為欲望的囚徒,實在是舍本逐末。
心若清凈,何來閑思、雜想、妄念。
人活一輩子,怎樣算是活得通透?
靜水流深,方能經得住時間的搖蕩,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從容。
養志,心定王陽明十一歲時,立志要讀書做圣賢。
在他眼中,圣人就是“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圣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?!?br />為實現這一志向,王陽明每日研習兵書戰策,甚至獨自到居庸關考察邊塞地形。
王陽明說:“持志如心痛,一心在痛上,豈有功夫說閑話,管閑事?”
所謂三心二意、半途而廢,只是心不夠定、志不夠堅。
孔子曰:“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志也?!?br />欲成志向,就要耐得住寂寞、經得起挫折。
志向不夠堅定的人,往往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,自然也就無法獲得最后的勝利。
一心不動,才能深入“人跡罕至”的境地,取得常人無法企及的成就。
禪宗要求我們,用“戒、定、慧”的功力,來對治自己的“貪、嗔、癡”。
世間萬事紛至沓來,有人焦頭爛額,有人卻泰然處之。
只有做到不動心,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灑脫。
積德,心安一個人如果放棄積德行善,最大的壞處不是來自外界的懲罰,而是良心的譴責。
不為名所拖累,不為利所誘惑,內心安然而強大。
王陽明說:“破山中賊易,破心中賊難?!?br />外在的危機容易度過,心中的危機不易消解。
是非善惡,往往只在一念之間;
時刻謹記,不違背良知,才對得起一片澄然本心。
人活在俗世當中,難免觸及一些身外物,諸如金錢、名利、地位。
關鍵就在于,能否讓自己的本心遵循“良知”的指引。
俗話說的好:“不做虧心事,不怕鬼敲門”。
存善心、做善事,內心自然平和安定。
明代大儒方孝孺說:“交善人者道德成,存善心者家里寧,為善事者子孫興?!?br />積德行善,不僅關乎自身,更關乎后世子孫。
作者:儒風君,來源:儒風大家(ID:rufengdajia)國學愛好者聚集地,超優質國學內容原創號。經授權轉載。
對話框回復“ 5 ”,讀金句
tag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