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的不同顏色從何而來(茶為什么能跑出不同的顏色)
愛茶、懂茶的人在這里
說到色素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添加劑,是不好的東西。
其實,大可不必恐慌,色素也分為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。植物中含有的有色物質都可以叫做“色素”,
茶里面也有很多色素,一般統稱為茶色素。
茶葉中的很多物質,對茶葉的滋味或香氣各有影響。
如果你覺得色素只是影響茶的顏色,多點少點不礙事,那你就太小看色素了!
接著往下看看吧! 茶色素是什么?
茶色素是一類存在于鮮葉和成品茶中的有色物質,是構成茶葉
外形、茶湯和葉底色澤的成分。這其中可以分為兩類,一類是鮮葉原本就存在的,
另一類是加工過程中產生的。
茶色素與茶葉品質有什么聯系?
鮮葉中本來就存在的色素,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兩種。
◆脂溶性色素包括葉綠素類和類胡蘿卜素,不溶于水,是形成茶葉外形和葉底色澤的重要因素;
經過遮陰處理的茶樹,葉綠素含量會特別高。日本的高級綠茶,一般在采摘前20天左右進行遮陰,長出來的茶芽以及制出來的茶會特別綠,不僅葉綠素多,氨基酸也多,滋味特別鮮甜。
◆水溶性色素中 的花黃素類屬于黃色色素,是綠茶湯色的重要組分,花青素類屬于紫色色素,對干茶、茶湯、葉底都有影響,還會增加滋味的苦澀度。
紫芽茶和紫鵑茶就是花青素含量特別高的茶類,其芽葉呈現紫色,味會比一般茶稍苦,風格獨特。
茶葉加工過程中的色素都是水溶性的。這三者
由茶多酚氧化而來,因此對茶湯的顏色和滋味有重要影響。
茶多酚反應形成茶黃素、茶紅素,這兩者再進一步氧化聚合成茶褐素。
因此,這四者的關系互相牽制,即“你多我少”。它們的含量比例在茶中非常重要,需要特定的比例,才能呈現最好的味道。
對不發酵的綠茶而言,應盡量保持較多的多酚類物質。
對半發酵的烏龍茶而言,多酚類與后三者的比例不能失衡。
對全發酵的紅茶來說,茶紅素與茶黃素的比值對品質起絕對作用。如果比值過高,茶湯顏色暗且滋味強度不夠;如果比值過低,茶湯明亮,刺激性強,但湯色又會不夠紅濃。
茶色素對人體有什么好處?
茶的三大特征性成分——茶多酚、咖啡堿、茶氨酸, 有廣為人知的保健功效。不過茶色素也不甘示弱。
目前,茶色素提取物主要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等領域。同茶中的其他活性物質一樣,
茶色素效能的發揮,也依賴于提取純度和其穩定性。
對茶的特性十分了解的人,僅憑湯色就能對茶的品質做一個基本的判定。一點也不假,茶葉中的成分,有一部分會體現在湯色里。所以,只有把所有的東西都串聯起來,才能學懂茶葉的深奧呀!
預告:明天是關于茶葉香氣成分的內容哦~
你最喜歡哪種茶的顏色?